专业号

江西孔目江湿地公园位于江西省新余市渝水区、仙女湖风景名胜区和高新技术产业园区管辖区内,由境内的双林河干流、孔目江干流及其沿岸部分湿地景观带和水源涵养林以及袁水部分河段(仙女湖风景名胜区边界至青龙大道段)所构成,地理坐标为东经114°48′02″~114°58′41″,北纬27°44′43″~27°58′25″,规划总面积1125.31公顷。

湿地公园内湿地面积为720.09公顷,湿地率63.99%,包括河流湿地和人工湿地2大湿地类,永久性河流、洪泛平原湿地、库塘、运河输水河、稻田/冬水田等5个湿地型。湿地公园以赣江支流袁水部分河段及其支流孔目江为主体,以自然结构完整、资源丰富的永久性河流湿地生态系统为特色,以蕴含的生态文化、农耕文化和民俗文化为内涵,以保障新余市饮用水水源地生态安全和生物多样性为重点,在我国长江中下游地区具有较强的典型性和代表性。

湿地公园所在的袁水是流经新余市的主要河流,为赣江一级支流,发源于萍乡市武功山北麓,于樟树市张家山的荷埠馆注入赣江。孔目江为袁水一级支流,发源于分宜县洞村乡蛇咀自然村,在新余市观下村注入袁水。湿地公园内有丰富的水量和优质的水质,是赣江中游区域重要的水源涵养区,不仅能有效满足湿地公园自身用水需求,而且还为新余市城区提供充足的灌溉、发电和饮用水水源。

湿地公园位于亚热带季风气候区,湿地资源十分丰富;湿地生态系统具有较强的典型性和独特性,生物多样性丰富,属于国家禁止开发区;具有建设湿地公园优越的自然条件和良好的生态区位优势。

据调查及查询相关资料,湿地公园及其周边有有种子植物156科548属1016种,属国家Ⅱ级保护植物有厚朴、凹叶厚朴、樟、红楠、花榈木、喜树、莲、野菱、金荞麦和野大豆等10种;有野生脊椎动物28目68科196种,属国家Ⅱ级重点保护野生动物有虎纹蛙、鸳鸯、草鸮等13种。湿地公园的生物多样性十分丰富,在保护生物多样性方面具有重要作用。

湿地公园内水域宽广、水质清澈、风光秀美,有壮丽的湿地水文景观、广袤的森林植被景观以及良好的基础设施条件,具备开展湿地生态休闲的优良资源条件。湿地公园临城近镇,周边人口较多,湿地生态文化、农耕文化、民俗文化多姿多彩,开展生态教育和生态休闲的潜力巨大。

规划坚持“全面保护、科学修复、合理利用、持续发展”的基本原则,将湿地公园区划为保育区和合理利用区等2个功能区。其中,保育区面积占公园总面积的79.88%,其湿地面积占湿地公园内湿地总面积的97.97%。

保育区包括欧里镇和观巢镇范围内的孔目江、双林河干流,渝水区部分袁水河段及孔目江与仰天岗国家森林公园交界的部分林地,总面积898.94公顷。规划按照饮用水水源地保护要求对孔目江湿地生态系统进行保护的基础上,围绕孔目江湿地现状存在的乡村生活污染和农业面源污染的问题,开展水源涵养林保护、小微湿地建设、外来入侵物种清理和水鸟栖息地保护等保护保育项目。

合理利用区包括湿地公园内葡萄园等农用地、孔目江南岸铁山林场至仰天岗国家森林公园北部边界,湿地公园钟灵大道以东除孔目江河道外的陆地部分,总面积226.37公顷,规划开展以湿地科普宣教、生态观光、湿地公园管理与访客服务等为主的湿地合理利用活动。

新余市人民政府极为重视湿地保护和湿地公园建设工作,在全省第一个申报建设国家级湿地公园,湿地保护工作走在全省的前列,具备良好的湿地保护基础和深厚的湿地保护底蕴。湿地公园的建设,极大的促进了新余市的湿地保护和合理利用,彰显了湿地的生态功能,促进了新余市域秀美乡村建设,也大大拓展了百姓增收致富渠道。

经过多年的保护管理,湿地公园取得了良好的成绩,成立了孔目江湿地公园管理处,落实了人员编制和工作经费,明确了湿地公园土地权属,相关利益主体无争议,建设相对完善了湿地科普宣教系统和监测系统,为国家湿地公园的下一步建设打下了坚实的基础。孔目江湿地公园的建设,将进一步推动新余市生态文明建设,实现生态与经济的良性互动和共同发展,为江西省国家生态文明试验区建设贡献力量,为建设美丽中国“江西样板”建设积累宝贵经验。

林业草原大数据建设平台
京ICP备08001700号
基于E-file技术构建